給習武求藝者的衷心建議

欲習技有成者 必看

  
本篇文章 取自 本會 會長 即將出版 之 著作 極武—武學系列 (三) 武道速成法要 受著作權法 保障權益 侵權必究 2003.12.3
  

  習武求藝想要有成或大成,則不管所學、所習者為何門何派拳法。於練體上,第一步驟皆需以:慢、穩、鬆、靈、活、整、放長、正確為守則。確實要求自己百分之百的做到。

  除此之外,全身動作需於每一舉動之前,先以意念仔細想過,如何動之方為合法、如法。也就是說先將正確動作之體勢想過一遍,然後才開始動作。這就是拳家所謂的:“始而意動,而後身動”

  這意動後再來就是身動。身動時必需“刻刻留心”,於動作上是否符合上述之慢、穩、鬆、 靈、活、整、放長、正確等原則,並同時確實的檢查每一動作的正確性是否足夠。當動作完成到達定點後,不可馬上接做下一個動作,需仔細檢查當下動作之正確性。否則就是陷自己進入“慣性的牢籠”,使自己變成不用腦的機械性動作,形成於動作中毫無“覺性,古人謂之“練傻拳”

  吾不知見過多少習武者,於一個動作之中犯了硬、浮、不穩、不正確、無意念等等諸多毛病,但卻似毫無所覺似的接練下一個動作。這就是“不檢查”“不細心”之過。是犯了“急躁”之病。

  試想:動作明明是錯的,卻全然不覺,不知改正,如此一來,身體豈非時時刻刻記住的都是錯誤的狀況?這將造成拳練一年,等於是做了一年的錯誤動作。拳練十年則等於是做了十年錯誤動作。且錯的越久,身體所形成的慣性就越強烈。慣性力量越強勢,將造成“做錯者”不願改正或是越難改正。這便印證了一句武諺:“練拳容易改拳難”

  這也就是為何有人比他人早練十年拳,卻被晚練十年者以僅僅2∼3年的時間即被趕上並超越的最主要原因了。只因為後學者細心所致。每一動作於學習之時便精求其至少百分之八、九十的正確性。而前者(早練十年者),雖早人十年之功可惜每一動作十之八、九皆不正確。

  同時這也是為何有人練拳幾十年且每日勤練數小時,其結果卻是注定要當一名“庸手”。可知不用腦之過是何其巨大,何其可怕了。偏偏此種狀況,此類人物真不知凡幾,真使人為其可惜不已。但會如此絕大部分皆為不用心以及所授者非明師所致。因此以習武而言,是否較他人早學或是較他人每日習練時間為長,絕非最重要。最重要者為"是否所學之各法皆為正確是也。

  每一動作之前先以意念仔細想一遍“正確的動作”(例如—拳架單式)及“正確的體勢”(例如—慢、穩、鬆…等)後,方可正式“身動”。而當身動時,必細心檢查每一動作是否符合上述之正確動作及正確體勢。

  一有不對,當立刻重來一次,直到正確為止。當確定動作正確後必耐心以意念想一遍“下一個動作”。也就是需要不斷重複“意動”—檢查,後再“身動”—檢查,後再“意動”---不斷的訓練自己的“正確觀察力”。並培養出耐心細心專心等等的特質並將之當成一個“公式”。若能照吾所言,則不論習何“拳架”“動作”,皆必成極高之水準(但先決條件為:所被授與之拳技需本就為高明之技,並為真傳之武學)。

  再者,於實用上,第一步則需於每一招式的應用上堅守“控制”“法則”。絕不可於習武第一步去追求“殺傷對手”的能力、功力(發勁)。需知,每一種拳法的殺傷力、功勁皆藏在每一拳法的基本功法中,只能日積月累直到水到渠成的一天。若於一開始在對練用法時,即想發揮殺傷之威力,則將會不斷的去破壞於“練體”時好不容易,刻意培養的“體勢法”(指—慢、鬆、穩、活、整…等)。越想發揮攻擊威力則越形成“拙力”。如此一來則成欲速則不達,而永無成為“高手”的一日了。

  在對練用法時,只要周身皆能“放鬆”,久而久之殺傷力不求自得(此便是形意拳中武藝之道所言的:拳無拳 意無意 無意之中是真意)。(亦是太極拳經論中所謂的:極柔軟 然後 極堅剛)。所以不應將注意力放在這裡、而應將注意力全心全意的放在“控制”上。

  需知,每一招式的正確與否,就在於其動作是否做到確實符合“正確攻防原理”,以及控制對手之能力是否精細到沒有破綻。一個沒有或無法控制對手的招式其中是充滿了破綻的。如此一來,將造成你每一次的出手都將形同“賭博”(只因為動作上有破綻)。賭的是對方高不高明,是不是高手。若對方不是高手則你可能獲勝,可能兩敗俱傷;若對方是高手則自己必將慘敗無疑。因此有心追求真正武學高深境界的武者,於實用上第一步必先求其“控制法則”。此為體用不變之公式

  能做到上述吾言之“體“”用”的公式、法則者,則已於習武的路上成功的踏上“正確的第一步”。當然,往後、往上之境界、層次仍多。但那是屬於訓練之細節及深度,非得“明師”口傳身授,親自指點不可。若能做到正確的第一步及有緣得遇明師,親授指導者,則終將不難成為高手。